延後通車、工程弊案、綁標圍標、收買評選委員,好沉重的標題!對台灣工程界更是恥辱與不堪。
台灣本有一套完整嚴謹的公共工程採購機制,理論上運行不會有多大問題。但是當政治力與民意介入後,一切都變了!
指標性的亮點公共工程,經常是政治上承諾與宣傳的最佳工具,所以工程必要性被擴大美化,財務缺口被隱藏不見。所以,台灣會有同一開發案,被不同行政院長動工,但沒有興建,明明是二年的工程,卻在立委要求現場會勘的壓力下,縮短成一年!
所以變更設計、改變工法、超時趕工,最後就是增加預算成二倍、五倍。我們要問,承辦工程的公務體系,你們是裝傻還是裝笨,還是你們也是共犯!
最近交通部乾脆把話講清楚,工程延誤就公開,也不再說完工日期。看似有責任感,不再隱瞞,值得肯定!那不禁要問,當時誰答應通車日期的?機場捷運的通車日是馬總統激情演講說的?還是交通部長在立委要求下、鄉親掌聲中在工地宣布的?這些對於如期完工的評估,又是誰給的資訊!
每一個工程,從可行性評估開始,就被要求做時間管理,對於工程期程評估,也都有方法論評估,但是落實到實際工程上就走了樣!包商乾脆擺爛、公務員滿腹委屈、交通部長一臉疑惑、人民一肚子氣!
筆者具體建議,公共工程委員會建立重大公共工程計畫時程檢核與預警機制,對於時程大量提早及延後之計畫,即時提出分析與預警,並以第三方角色,扮演工程發包與施工包商的仲裁角色。
必要時更應以品質確保前提下,適時代替工程單位公開預估完工時程。如此一來,交通部、內政部等工程單位可以專業評估,告訴人民工程延後的原因與配套措施。就可以不用被政客威脅、要求下,隨意承諾,再回頭要求包商趕工、降低品質!
台灣未來還有很多公共工程,淡海與高雄的輕軌、台中捷運、故宮南院等,都已被許下營運時程。但衷心盼望政客與人民,給工程界專業空間,動態修正完工日期。如果目前這種被逼著承諾的病態不改,到最後包商被逼急了,認賠殺出,停工走人,最後倒楣的是人民,只能怨嘆無能的政府,怪自己選錯人。
我們也期待公共工程委員會對於不良包商,採取第一線管制,要求發包公務單位針對不受歡迎廠商落實資格審查,主動剔除。並對不合理的評選與決標金額,更應主動介入,而不是只有提醒或建議!
人民對公共工程的迫切期待天經地義,工程界對工期評估,也是種專業。真心盼望上次交通部長不承諾五楊高架通車日、主動說明機捷進度落後,是專業堅持的起點,而不是不願負責的開始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Thatcher's Tyrants - The Tanks, The Guns, The Christmas Card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