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text/林巧玲;photographer/陳忠正】
位於金門的風師爺購物中心於今年四月首度啟用,預告著未來兩岸交流將出現更緊密的新局面。三年前,台開在邱復生的領軍下,拿下重寫金門風貌的時代重任,其所勾勒的高瞻遠景令人期待。在面對難免出現的疑慮時,他說:「我說是我說的,別人不一定認同,但我相信它一定會實現。」這番自在中帶著雄渾魄力的言語,十足邱復生。
|
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復生。 |
|
羅大佑、悲情城市、TVBS,這幾個名詞,代表著不同年代的文化象徵,也受到絕大多數國人所知悉。它們分別是:一位唱出時代現象的流行歌手、一部開啟不同觀影角度的電影、一個讓台灣電視從此不只有三台的有線電視頻道;這三個不同時空背景下的人事物,記錄著不同時代的記憶,而牽繫著它們之間的一個共通點是,它們之所以出現,都因為有一個相同的推手,邱復生。
過去30餘年來,邱復生在每一個階段都交出膾炙人口的事業成績單,大約每十年為一個階段,每個領域都經營得有聲有色,不管哪個時期,都有一說出來,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代表作。走在最前面,做別人沒做過的事,身為先驅的強者形象,與邱復生這三個字如同一體的兩面。從1970年代在廣告公司、1980年代自行創業,從代理錄影帶、經營電視媒體、拍攝電影,到現在從事土地開發,不管置身哪一個產業,邱復生的聲音從來沒被掩沒過,更遑論那一張張漂亮非凡的事業成績單。於是,令人最好奇的是,是什麼能耐讓他可以不論身處在那個事業領域,總是一路率先聞嗅到市場需求,搶得先機、打下江山?
發掘價值的精準眼光
邱復生自己分析道:「我是個『發現價值』的人,包含人、事、物的價值。也許你會疑問:既然它有價值,為什麼別人沒發現,我卻發現了?因為我知道它缺什麼,補上什麼就會好,所以才能發現那麼多藝人,像是郭富城、羅大佑、金城武等。就以前的標準,羅大佑算是不會唱歌的;比起費玉清的聲音來說,他的聲音等於是鴨子。羅大佑所缺的是,他本來都不唱歌的,只幫人作曲;他需要人領他從幕後走出來。羅大佑對人的感覺很敏銳,有他獨特的新詮釋,他的音樂是新聞化的。」當年這個唱出下港少年郎北上奮鬥心聲的歌者,不只是為音韻的美好而唱,更是為了社會現象而唱,邱復生的精準目光,為台灣當代文化帶來了這麼樣一位用歌曲寫史的歌者。
「很多人說我換那麼多行業,但其實只是載體不同。」不管是把業主要傳達的聲音影像放到廣告片,或者把觀眾想看的內容放到電視裡,抑或者到現在是把人們嚮往的生活形態放到建築中,道理其實都相同。只要能夠從當下的文化價值去找到人們內心的需求,並將之實現,就是放諸各產業都能如魚得水的唯一心法。
這個道理,源自於他年少時期的學習經驗。原來,他把年少時學習比較音樂理論時所領悟到的道理,作為經營事業時的獨門心法。曾師從音樂家許常惠學習比較音樂理論的他,在那段學習過程中,讓他領悟到從文化底蘊中扒梳出人類在同一個時代中的共同意識,也得以預見未來發展及人們真正的內心需求。「我年輕的時候,除了學樂器,理論方面學的是比較音樂。比較就是說,你怎麼知道它每一個曲式和結構、當時的藝術在做甚麼,以及為甚麼要產生這樣的主張。好比當你從巴哈那個年代開始一直到現代音樂,一路看下來,就會掌握到其中的軌跡。並且將它和其他同時期的畫作、文學相比對,整個比較後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呈現。而這也就是這幾百年內,人類的共同價值,也是人類想法慾望的最大公約數。在掌握了發展脈絡後,你就會知道,人下一步要什麼。」
|
《WE:PEOPLE東西名人》雜誌/提供 |
|
深入文化才能打動人心
「下一步,人們要什麼?」這種眼光,也就是之所以造就他不管在哪個產業領域,總是預先看到別人尚未想像到的未來遠景的原因。這套直指所有人、事、物核心的觀察力,正是邱復生帶在身上征戰各個事業領域都有聲有色的心法。從對文化的深入觀察,預先看見未來,比別人早一步起跑,搶得登上顛峰的先機。往往很多人都還疑惑著:「這樣做可行嗎?」的時候,邱復生已經洞燭先機,往前邁出好幾步了。自2008年肩負起台灣土地開發董事長一職以來,邱復生把深入文化脈絡的人文精神,帶入土地開發的龐大機制中,用細膩的真知灼見,發掘出真正能觸動人心的土地價值,注入台開的企業精神,繼而創造台灣土地新價值。
「台開以前主要是做工業區,在我接手後,把它的概念改為『築空間』,即便是工業區,在規劃上也比以往更為精緻。我們現在採預售制,透過3D動畫讓買家預先了解完工後的樣子;也因為改為預售制,可以依照它們所需要的土地大小需求來規劃廠房。現在我們台開規劃的工業區都是一推出就秒殺,大約只有三成的中籤率。像是台中市精密機械園區,就有光學元件大廠大立光和上銀科技等進駐。」
邱復生對於台開的期望,不僅於此。做出叫好叫座的工業區後,下一步是什麼?「What’s next?」是邱復生在經營事業這條路上,經常用來問自己的一個問題。「每一個東西都要有主張,怎麼做出一個東西是有它的landmark?」台開積極地朝向更有創造力的路途邁進,以「科技創新,文化加值」的基本信念,來築出一個嶄新空間、一種貼近人心需求的生活形態。「以前因為土地管制,土地取得不容易,所以光是靠土地買賣就能賺錢。但往後大家都到大陸去,大陸土地就更多了,所以我想要做得好。」進而衍生出「築」空間這個概念。
|
位於台北市重慶南路的複合式文化沙龍「築空間」,主空間概念啟發自邱復生想要呈現台開轉變與創新的意象,是表達台開當前信念的示範代表作之一。 |
|
台開的金門開發案,就是一個例子。台開在三年前標得金門政府的BOT案,在那次得標前,同一個標案已經流標兩次了,原因是,當時的熱門話題是在可能會有賭場進駐的澎湖,並沒有人注意到金門的未來發展潛力。「當時我們去競標,根本沒有人和我們搶,很輕鬆就得標了。」邱復生打趣地說。儘管得來並不費工夫,但後續要如何實現為這個蕞爾小島點石成金的大計,就不是大多數人能想像的挑戰了。
※延伸閱讀:
‧邱復生/瞻矚未來 再啟征程(下)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WE:PEOPLE東西名人》2013年6月號】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