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日報╱梁彥平(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)】
美股上周因為消費者信心指數與房市數據表現亮麗,顯示內需市場復甦力道優於預期,道瓊指數一度再創收盤新高價,不過,市場也開始擔憂美國經濟逐步邁向正軌後,聯準會(Fed)將提前縮減量化寬鬆(QE)的購債規模。
這就等同於向市場宣告,這波全球QE政策帶來的大量廉價資金,所投射的股市蜃樓,其幻影將隨資金退潮而消散,屆時,沒有金融面虛擬榮景烘托的實質經濟復甦,就必須面對更艱辛的挑戰。
國際貨幣基金(IMF)才剛下調全球經濟成長與貿易量的預期值,連中國都無法倖免,IMF並對中國債務不斷增長以及信貸急劇擴張發出警報,而市場對中國前四月進出口數據可能大幅虛增的質疑,也顯示中國過度依賴出口的成長模式已蒙上陰影。
此外,歐元區經濟衰退仍未見復甦跡象,核心國家加入衰退的行列,更加惡化歐洲失業率攀高的難題,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因而呼籲歐洲央行應採取新的刺激措施來應對歐元區經濟萎縮局面,以免抵消美國和日本經濟增長的程度。
台灣主計處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2.4%,經建會公布的4月份景氣對策信號也連續亮出第八顆黃藍燈,綜合判斷分數離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僅一分之遙。
雪上加霜的是,連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剛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,台灣也從去年的第七名下滑到11名,該報告雖然對政府效能與大專學歷比率高有所肯定,卻與市場的認知存在差距。
投資人親眼所見的是行政效率不彰與管理鬆散,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管理都呈現螺絲掉滿地的景況,而幾度教改的結果,卻留下氾濫的大學文憑與大幅貶值的22K薪資的亂象,專業退位與人才外流的窘境,更是直接造成國內需求疲弱不振的關鍵。
國際股市波段漲勢主要受惠美股激勵,但股價紛紛創下波段新高後,實質內容卻已與過往大不相同,美國內需經濟轉佳帶動本益比上修,短線拉回也應屬不同風險偏好者因基本面與資金面認知存在差距,造成的震盪整理與多空拉鋸。
反觀他國市場,在第1季虛擬的經濟願景搭配資金氾濫的貪婪,造就股市的蓬勃榮景後,已面臨經濟數據下修,實體經濟的疲弱不振遠遠追趕不上資金面力拱股市榮景的現實,一旦市場資金開始退潮,股市就只能隨波逐流。
所幸,美國未見到就業連續六個月改善,製造業復甦仍待改善,經濟更未達到至少連兩季成長3%的目標,因此,Fed貿然收傘將引發金融動盪甚至股市重挫的隱憂,應該仍會阻止柏南克去職之前的放手一搏。
台股則因政府必須振興內需,決定檢討證所稅掀掉8,500點起徵鍋蓋,回應投資人要求。
因此,台股短線震盪整理後,待外移資金陸續歸隊,應仍有挑戰新高的機會。
【2013/06/03 經濟日報】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
留言列表